繁榮景象容易使人沖昏頭腦,危機就如影隨形了。軟木畫大量靠出口創匯,1988年僅福州木畫廠的出口額就突破500萬大關,到了1990年形勢卻急轉直下,出口額跌至20多萬元。1995年以后,福州生產軟木畫的企業全部倒閉,大師封刀休藝,工人下崗轉行,福建軟木畫陷入從未有過的困境。

軟木畫的重振崛起
吳芝生是軟木畫界在行業整體衰敗以來仍堅持創作的人,當人們紛紛棄刀改行時,他憑著對軟木畫的熱愛和執著,帶著五個兄弟、愛人、女兒及徒弟共15人,一起從事軟木畫創作,先后創立了“福州吳芝生軟木畫創作中心”和“福州吳芝生軟木畫有限公司”。他跑遍各地的工藝品展銷會,展示軟木畫作品,參與各種大賽并獲得獎項和榮譽,如2002年,《榕南風光》獲十六屆如意獎二等獎;2005年,在杭州舉辦的中國中華字號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中華牌字號稱號等等。吳芝生還十分注意培養下一代,在他的呼吁下,2008年軟木畫藝術正式走進西園中心小學校園,在學生中普及與推廣軟木畫技藝。他堅信枯木逢春的時刻即將到來。
2008年6月,福州軟木畫成功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2010年10月14日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成立,公司籠聚了一大批軟木畫行業的傳承人、工藝大師、民間藝人及高校教師,以“傳承創新、振興木畫,開創軟木畫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新篇章”為企業使命,著力于保護、開發和傳承軟木畫非
物質文化遺產。
如今的軟木畫無論從工藝制作,還是產品創新、包裝等方面都較之前有了長足進步,精品意識深入人心,對重塑軟木畫形象起到積級的作用。銷售渠道也與時俱進,發達的互聯網絡使產品推廣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