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收藏市場上,福州工藝扇已成為一個獨特的收藏門類,其中,工藝扇重要組成部分扇骨,受到眾多藏家熱寵,一把精品扇骨短短3年身價就翻了5倍。
說到扇子,不由的想到了諸葛孔明,孔明兄每每出場都手不離他的扇子,扇子已經成為了諸葛亮的logo了。
工藝扇在古代的別稱“搖風”、“涼友”,相傳禹舜時代已有,晉朝崔豹《古今注》曾記載“舜作五扇”。
中國的扇文化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自古以來在各地流傳甚廣,據晉人崔豹的《古今注》記載,早的扇子出現在殷代,用雄雉尾制成,稱為“雉 尾扇”。當時的福建扇子不是用來納涼的,而是為帝王“示威儀”的儀仗裝飾品,又叫“儀仗扇”。
扇骨是一種中國傳統工藝,采用各種雕刻技法進行的工藝制作,扇骨不僅使福州工藝扇具有實用功能,也蘊涵著級富魅力的藝術價值。
手藝人用偏執的心對抗時間,用手藝鐫刻永恒,用生命灌注技藝,代代傳承古法手藝 只為留住鄉土記憶,是80多歲的老人一次做福建油紙傘!
隨著文明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,一些油紙傘老手藝幾乎必然面臨著衰落甚至消亡。然而堅定、踏實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卻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稀缺的氣質。
蓑煙雨話江南小橋清荷福州油紙傘
1995年以后,福州生產軟木畫的企業全部倒閉,大師封刀休藝,工人下崗轉行,福建軟木畫陷入從未有過的困境。